2025年8月28日下午,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在院会议室召开本学期首次部门例会。学院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,集中展示暑期“省培、国培”成果,并就如何将研修所得深度融入学院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展开研讨。会议由机电教研室主任沙卫军主持。
为夯实教师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、加强培养专业性强的骨干教师队伍,今年暑期,学院共选派12位骨干教师分赴南京、苏州、南通等地参加省级、国家级培训项目,涉及数字技术、智能建造、大数据应用等前沿领域。返校后,学院组织“10分钟微报告”成果交流会,遴选5位代表作专题分享。
王德正老师以“数字人与AIGC赋能教学科研”为题,现场演示虚拟教师实时互动、AI生成教学资源等创新场景。他提出,将AIGC工具纳入《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》课程模块,开发“AI助教+项目驱动”教学范式,计划在下学期完成课程资源包升级,并在教学过程中增设数字人答疑系统。
孙舟老师围绕“融合装配化装修技术课程体系开发”,提出“项目+模块+工坊”三阶递进教学模式:对接《建筑工程测量》课程标准,将培训中获得的典型项目案例拆解为8个可重组教学模块,联动校企共建实训工坊,预计新增 32 学时综合实训任务,实现学生“认知—仿真—实战”能力梯度提升。
孙海春老师以“大数据平台应用实践”为题,现场演示校企共建数据中台。研修期间掌握的数据治理方法将被写入《汽车构造》课程标准,新增“学情画像与就业预测”实验项目,并与企业联合开发真实数据集,推动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同步迭代。
张淑雅老师以“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”为主题,现场解析BIM技术在专业教学与工程实践中的深度融合路径。她计划将培训中获得的EPC项目案例库整体植入《建筑监控技术》课程,配套开发VR沉浸课堂资源,实现“课堂即工地、作业即项目”的教学场景重构。
胡琼老师聚焦“智能制造类专业教师项目化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”,现场发布“真题真做、赛证融通”改革方案。培训期间提炼的工业机器人运维、数字孪生产线调试等任务将直接转化为《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》课程项目,学生团队可同时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并获取1+X证书,教师同步完成企业技术攻关,形成校企双赢长效机制。
最后,沙主任进行了总结,一是肯定了参培教师的付出与努力,希望老师们能够“以培促教”,践行培训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努力提升个人教育教学理论水平;二是感谢参培教师的无私分享,同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积极参培、学有所获、学有所用、学有所思、学有所长的要求,能够“以培促改”,探索各专业教学改革途径;三是鼓励更多的老师积极参加国培、省培等各类专业教学培训,“以培促建”,将参加各类培训的收获与学院教学建设工作积极结合,将学院教学工作推向更高水平。
经过学院内部讨论,一致推荐孙海春、王德正两位老师代表学院参加学校层面暑期“省培、国培”成果汇报交流会。
本次学习成果汇报活动形成了“一人学习,集体受益”的良好氛围,通过分享交流,教师们开阔了视野,更新了观念,加深了对专业理论、职业教育的理解,充分发挥了“走出去,带进来”的作用。会上分享的新方法、新理念将助力于学院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、科研工作,同时也为学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。
版权所有: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 10048023号-1 公网安备 32092402000211号